初夏之夜清风微起,明月皎皎悬空,恰似惊鸿落人间,梦中游园如初见。月下有翩翩少女少年郎,浅述一方文化悠长。
“发丘印,摸金符,搬山卸岭寻龙决。水银斑,养明器,龙楼宝殿去无数。”盗墓一向是神秘莫测为人所好奇的话题,今天“蟹黄堡”组的成员们带来的主题正是“盗墓笔记”。首先是周凡同学登场,开篇用影视作品中的艺术特色吸引了同学们的兴趣,接着袁燕同学,潘佳怡同学依次出场,为同学们细细讲述了盗墓的工具、起源、地区分类、步骤和文物等,少女们的声音娓娓动听,朴实婉转,慢慢将同学们带入进了充满奇幻色彩的盗墓世界去。

通过小说和现实的重合处,将不一样的中国传统文化,地下的文化根展现地淋漓尽致,ppt上的图片也呈现了中华传统建筑之美。“蟹黄堡”组收集的资料完整丰富,又深入探讨了盗墓这一特殊文化底蕴与内涵,可谓精彩绝伦,使人印象深刻。

张敖同学娓娓道来酿酒的起源,但在人类历史上,酒究竟诞生自何时何地,仍是不可确知的谜题。最离奇的传说是古猿造酒,相传猿人把水果存放在洞中,夏天随高温发酵,从而产生了酒精,以此代代相传。尽管这种说法无法考证,但也一定程度上证明了酒精和人类文明几乎等长的历史渊源。分享的关于酒的几则小故事也拉进了酒与同学们遥远的关系。
酒承载了国人的喜怒哀乐,浸透了国人的肌肤和骨头。关于酒的掌故的讲解中,酒谋、酒战、酒仙、酒狂等都穿越了层层山岗,漫步着清风栩栩如生的展现在了同学们的面前。文人与酒的故事,说也说不完,道也道不尽。其实,文人与酒的故事,只是酒文化的一道光芒,不论是帝王将相还是黎民百姓,酒都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那一部分。接下来张敖同学为我们展示了中国的名品佳酿,我们的民族自豪感与民族自信再一次得到升华。
酒道,是一种对酒享用的文明之举,是饮酒文化的感情表达。酒道中须讲究“品正”、“酒陈”、“器美”、“令雅”,品正,除酒品外还包括饮品、艺品和人品。由田浩男、张津瑞、唐乐同学表演的情景剧,生动形象的为我们刻画了饮酒的礼仪。

正当同学们意犹未尽之际,精彩的提问——释疑的环节满足了大家的好奇心。“心有明月昭昭,千里赴迢遥”,同学们无数次的磨练与修刻才呈现出今晚如此美好之惊鸿游园主题活动,我们将谨记苏老师教诲,永不停息在语文之路。

作者:十二班编委会何欣南、杨林伶
编辑:冯春(西华师范大学实习生)
指导老师:苏拉拉